不要错过这部精心制作的销售商衡泰澄迈县实力厂家产品视频!仅仅一分钟的时间,您将能够领略到我们产品的卓越品质和出色设计,发现更多令人心动的细节。
以下是:阜新销售商衡泰澄迈县实力厂家的图文介绍 

阜新判断刮板输送机电机故障可通过“**直观观察(无工具)→ 工具检测(精准定位)** ”两步法,核心是捕捉电机运行中的异常信号(声音、温度、外观等),再结合工具验证故障类型,避免盲目拆解。### 1. 直观观察:无需工具,日常巡检即可初步判断通过“看、听、摸、查”四步,快速识别明显故障信号,适合开机前检查和运行中监控。- **看:外观与启动状态**- 1. 看外观:检查电机外壳是否有烧焦痕迹、油漆变色(高温导致)、接线盒内接线柱是否松动/烧蚀(有发黑、氧化痕迹)、电缆线是否破损(外皮开裂、铜线外露,可能导致短路)。- 2. 看启动:按下启动按钮后,若电机“嗡嗡响但不转”(可能是绕组短路、缺相或负载卡阻);若电机启动缓慢、转速明显低于正常(可能是绕组匝间短路、轴承卡死);若启动后立即跳闸(可能是漏电、过载或绕组接地)。- **听:运行声音**- 1. 正常声音:电机运行时是均匀的“嗡嗡”声,无杂响。- 2. 异常声音:- 出现“尖锐摩擦声”:可能是电机轴承磨损(滚珠/滚道损坏,导致内外圈摩擦)或端盖与转子摩擦(转子轴弯曲,扫膛)。- 出现“沉闷嗡嗡声”:可能是电机缺相运行(三相电源缺一相,导致磁场不平衡)或过载(输送量过大,电机负载超标)。- 出现“火花放电声”:可能是电机绕组短路(绝缘层破损,铜线接触放电),若在接线盒附近,可能是接线柱松动产生火花。- **摸:表面温度**- 1. 摸外壳:开机运行30分钟后,用手背轻触电机外壳(非散热片),正常温度应≤60℃(手背能长时间接触,不烫手);若温度超过70℃(手背触碰1-2秒就需移开),可能是过载、绕组短路或轴承损坏(摩擦生热)。- 2. 摸轴承端盖:用手触摸电机两端的轴承端盖,正常温度应≤70℃;若某一端温度明显偏高(如超过80℃),大概率是该端轴承缺油、磨损或卡死。- **查:辅助部件与工况**- 1. 查减速器:若电机运转正常,但刮板不动,需检查电机与减速器的联轴器(弹性柱销是否断裂、膜片是否破损),若联轴器损坏,电机动力无法传递到减速器,会导致“电机转、刮板不转”。- 2. 查负载:若电机温度高、声音沉闷,需同步检查刮板是否卡阻(机槽内有异物)、链条是否过紧,这些会导致电机负载超标,引发“假性故障”(非电机本身问题,而是负载过大导致电机异常)。---### 2. 工具检测:用专业工具精准定位故障类型当直观观察无法确定故障时,需用万用表、绝缘电阻表等工具检测,适合深入排查(需断电操作,避免触电)。- **工具1:万用表(测绕组电阻、电源)**- 1. 测三相绕组电阻(判断绕组是否短路/断路):- 步骤:断开电机电源,拆开接线盒,将万用表调至“欧姆档(Ω)”,分别测量电机三相绕组(U、V、W)的两两之间电阻(U-V、V-W、W-U)。- 正常:三相电阻值应基本平衡,偏差≤5%(如某电机三相电阻分别为5Ω、5.1Ω、5.2Ω,属正常)。- 异常:若某两相电阻为0Ω(短路,绝缘层破损,铜线直接接触);若某一相电阻无穷大(断路,绕组导线断裂)。- 2. 测电源电压(判断是否缺相):- 步骤:电机通电(不启动),万用表调至“交流电压档(AC 500V)”,测量接线盒内三相电源的两两之间电压(U-V、V-W、W-U)。- 正常:三相电压均为380V±5%(工业用电),无明显偏差。- 异常:若某两相电压为0V(如U-V无电压),说明缺相(电源线路断路或开关故障),会导致电机缺相运行,烧毁绕组。- **工具2:绝缘电阻表(摇表,测绝缘性能)**- 1. 测绕组对地绝缘(判断是否接地漏电):- 步骤:断开电机电源,拆开接线盒,将绝缘电阻表的“L”端接绕组接线柱(U/V/W任意一相),“E”端接电机金属外壳(接地端),匀速摇动摇表(120转/分钟),读取1分钟后的绝缘电阻值。- 正常:常温下,低压电机(380V)绝缘电阻≥0.5MΩ;高温、潮湿环境下,需≥0.38MΩ。- 异常:若绝缘电阻<0.5MΩ(如0.2MΩ),说明绕组受潮(绝缘层吸水)或绝缘层老化破损,会导致漏电(电机外壳带电,触电风险)。- 2. 测绕组间绝缘(判断绕组间是否短路):- 步骤:“L”端接U相,“E”端接V相,摇动摇表,正常绝缘电阻≥0.5MΩ;若电阻接近0Ω,说明U、V相绕组间短路。- **工具3:轴承检测仪(测轴承故障,可选)**- 对于大型电机(功率>15kW),可使用便携式轴承检测仪,贴在轴承端盖处,检测轴承的振动值和温度;若振动值超过设备额定范围(如>4.5mm/s),或温度>80℃,说明轴承磨损严重,需更换。---### 3. 关键注意事项:避免误判与安全风险- 1. 区分“电机故障”与“负载故障”:若电机异常(如温度高、启动不了),需先检查刮板是否卡阻、链条是否过紧,排除负载问题后,再判定是电机本身故障,避免盲目更换电机。- 2. 断电检测:用万用表、摇表检测时,必须切断电机总电源(拔掉插头或断开断路器),并挂“有人工作,禁止合闸”警示牌,防止触电。- 3. 防爆电机特殊检查:矿山、化工场景的防爆电机,需额外检查防爆面(端盖、接线盒)是否有裂纹、密封胶圈是否老化,若防爆结构损坏,即使电机能运行,也存在安全隐患(可能产生电火花引燃环境)。---为帮你更高效地现场判断,我可以整理一份**刮板输送机电机故障判断流程图**,将“直观观察(看听摸查)”和“工具检测(万用表/摇表操作)”的步骤可视化,标注每个异常现象对应的故障类型(如“嗡嗡响不转→缺相/绕组短路”),你可直接贴在电机旁,方便巡检时对照,需要吗?


阜新MC埋刮板输送机在水平输送时,物料受到刮板链条在运动方向的压力及物料自身重量的作用,在物料间产生了内摩擦力。这种摩擦力保证了料层之间的稳定状态,并足以克服物料在机槽中移动而产生的外摩擦力,使物料形成连续整体的料流而被输送。MC埋刮板输送机在垂直提升时,物料受到刮板链条在运动方向的压力,在物料中产生了横方向的侧面压力,形成了物料的内摩擦力。同时由于下水平段的不断给料,下部物料相继对上部物料产生推移力。这种摩擦力和推移力足以克服物料在机槽中移动而产生的外摩擦阻力和物料自身的重量,使物料形成了连续整体的料流而被提升。判断刮板输送机链条的负载和转速是否正常,需结合“**间接参数监测(如电流、输送量)+ 直观状态观察(如链条形态、声音)+ 工具精准检测**”,两者需同步验证,避免单一指标误判,具体方法按负载、转速分别梳理如下:### 一、链条负载是否正常:核心看“受力是否超安全范围”链条负载正常与否,本质是“实际工作拉力是否在安全系数对应的阈值内”,可通过4种方法分层判断,从简单到精准逐步验证:#### 1. 间接判断:看电机电流(易操作,无需停机)- **原理**:链条负载与电机负载正相关(负载越大,电机需输出的扭矩越大,电流越高),可通过电机电流表实时监测。  - **操作方法**:  - 先查电机铭牌,确认额定电流(如15kW电机额定电流约30A);  - 正常运行时,电流应稳定在**额定电流的70%-**(如30A电机,正常电流21-30A),且无频繁波动(波动≤5A);  - 若电流持续超过额定电流的1.2倍(如30A电机超36A),或频繁冲高至1.5倍以上(如超45A),说明链条负载过载(可能因物料堵料、链条卡阻导致);  - 若电流长期低于额定电流的50%(如30A电机低于15A),说明负载过轻(可能因喂料不足),长期轻载会导致“大马拉小车”,浪费能耗且链条易因润滑不足磨损。#### 2. 直观观察:看链条形态与运行状态(停机/运行中均可)- **运行中观察**:  - 链条下垂量:机头与机尾中间位置的链条,正常下垂量≤50mm;若下垂量突然增大(如超70mm),可能是负载过大导致链条被拉长(短期过载),或长期过载导致链节磨损伸长(需测磨损量);  - 啮合状态:正常负载下,链条与链轮啮合应“齿齿贴合”,无跳齿、卡齿;若负载过载,链条受力紧绷,可能出现“链条蹭链轮齿顶”(而非嵌入齿槽),或因瞬间冲击力导致跳齿;  - **停机后检查**:  - 链环变形:用目视或直尺检查链环,正常链环应平直,无明显弯曲(弯曲量≤2mm);若负载过载,链环可能出现“侧弯”“拉伸变形”(如圆环链的圆弧段变平),需立即更换链节并排查过载原因。#### 3. 工具检测:测链条实际拉力(精准,需专业工具)- **适用场景**:需精准判断负载是否超安全阈值(如矿山重载场景),或怀疑负载异常但电流无明显波动时。  - **操作方法**:  - 在链条上加装“张力传感器”(粘贴式或夹持式),或使用“链条拉力计”(需停机后夹持在链节上);  - 启动输送机带料运行,记录实际工作拉力;  - 对比“安全拉力阈值”(安全拉力=链条破断拉力÷安全系数,如破断拉力520kN、安全系数4.5,安全阈值≈115kN);  - 若实际拉力持续超安全阈值,说明负载过载;若长期低于安全阈值的50%(如低于57kN),说明负载匹配不合理,需调整喂料量或更换小规格链条(避免浪费)。#### 4. 辅助判断:看物料输送状态(结合工艺需求)- 若输送机设计输送量为50t/h,实际运行中:  - 若物料在机槽内“堆积过高”(超过机槽高度的2/3),或出现“断料后机槽内仍有大量残留”,说明喂料过量导致链条负载过载;  - 若物料在机槽内“分布不均”(一侧多一侧少),会导致链条单侧受力过载(易引发跑偏和局部链节磨损),需调整进料口的布料装置。### 二、链条转速是否正常:核心看“是否匹配设计输送效率”链条转速正常与否,直接影响输送量(转速越快,输送量越大,前提是喂料跟上),且转速异常可能隐藏传动系统故障(如电机、减速器问题),判断方法分3类:#### 1. 间接判断:通过输送量反算(无需工具,结合工艺)- **原理**:刮板输送机的理论输送量公式为:  **输送量Q = 链速v × 刮板间距t × 机槽截面积S × 物料堆积密度ρ × 填充系数k**  (填充系数k:粮食类0.6-0.8,矿石类0.4-0.6,可查设计手册)  - **操作方法**:  - 先查输送机设计参数:链速v(如0.6m/s)、刮板间距t(如0.8m)、机槽截面积S(如0.12m2,宽×高)、物料密度ρ(如煤炭1.4t/m3);  - 计算理论输送量:Q=0.6×0.8×0.12×1.4×0.5≈0.0403t/s≈145t/h;  - 实际测量输送量:用磅秤称取1小时内输送的物料重量(如实际1小时送100t);  - 若实际输送量仅为理论值的70%以下(如100t<145×0.7≈101.5t),可能是链条转速低于设计值(如实际链速0.5m/s,而非0.6m/s);若实际输送量超理论值120%(如超174t),可能是转速过高(需结合电机电流判断是否过载)。#### 2. 直观观察:看链条运行平稳性(运行中)- **匀速性**:正常转速下,链条应“平稳运行”,无忽快忽慢(刮板通过固定观察点的时间间隔一致,如每2秒1个刮板);若转速异常,会出现“刮板间隔忽长忽短”(如电机转速波动、减速器齿轮打滑);  - **与电机转速匹配**:若电机运行正常(无异响、转速表显示额定转速),但链条转速明显慢(如刮板移动缓慢),可能是减速器故障(如齿轮磨损导致速比异常)或联轴器打滑(如弹性柱销断裂),需停机检查传动系统。#### 3. 工具检测:直接测链速或链轮转速(精准)- **方法1:测链速(直接)**  - 用“激光测速仪”(非接触式):在链条侧面贴反光贴纸,启动输送机后,用测速仪对准反光贴纸,直接读取链速(单位m/s),与设计链速对比(误差应≤5%,如设计0.6m/s,实际0.57-0.63m/s为正常);  - **方法2:测链轮转速(间接换算)**  - 用“转速表”(接触式或非接触式)测机头主动链轮的转速n(单位r/min);  - 按公式换算链速:**v = n × π × D / 60**(D为链轮分度圆直径,单位m,可查链轮图纸,如D=0.5m);  - 例:链轮转速n=22.9r/min,D=0.5m,链速v=22.9×3.14×0.5÷60≈0.6m/s(与设计值一致,正常);  - 若换算后的链速与设计值误差超10%,说明转速异常,需排查电机(是否缺相、电压不稳)、减速器(是否漏油导致齿轮润滑不足)、链轮(是否磨损导致分度圆直径变小)。### 三、异常处理建议(判断出问题后如何解决)- **负载过载**:先停机清理机槽内堵料,检查链条是否卡阻;若频繁过载,需调整喂料量(降低至设计值以内),或检查张紧装置(是否过紧导致额外阻力);  - **负载过轻**:调整进料口的喂料量(提高至设计值的70%-),避免长期轻载;  - **转速过低**:检查电机电压(是否低于380V±5%)、减速器油位(是否缺油导致齿轮卡滞)、联轴器(弹性件是否断裂);  - **转速过高**:若因电机变频参数设置错误,需调整变频器至设计频率(如50Hz);若因减速器速比选错,需更换对应速比的减速器(长期高转速会导致链条磨损加快)。为帮你更高效地现场判断,我可以整理一份**刮板输送机链条负载与转速判断流程表**,包含“异常现象→判断方法→标准值→处理措施”(如“电机电流超额定1.2倍→判断负载过载→标准值≤1.2倍额定电流→处理:清理堵料”),你可直接贴在设备旁对照使用,需要吗?



衡泰重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专注 斗式提升机、等产品,主营 斗式提升机、。本着“客户,诚信至上”的原则,与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热诚欢迎新老朋友前来参观、考察、洽谈业务。公司坐落于西环工业区,欢迎惠顾!


阜新刮板输送机紧急停机后故障排除,需遵循“**安全前置→直观排查→分类深查→验证闭环**”的逻辑,每一步都要聚焦“具体可操作”,避免遗漏关键故障点,同时杜绝排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1. 安全准备:筑牢排查前提(必做步)所有排查动作必须在安全环境下开展,核心是切断风险源,具体操作如下:- 1.1 确认断电与挂牌:再次检查总电源已切断,在配电箱悬挂“**有人排查,禁止合闸**”警示牌,必要时派专人值守电源开关,防止误送电。- 1.2 现场隔离与防护:用警示带围蔽故障区域(尤其是机头机尾、机槽开口处),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操作人员需佩戴安全帽、防滑手套,若需拆解部件,需准备好支撑工具(如千斤顶),防止部件坠落。- 1.3 确认停机状态:手动尝试转动机头链轮,确认设备完全静止,无“惯性转动”风险后,再开始排查。### 2. 直观与前兆追溯:快速锁定初步方向先通过“看、听、问”排查无需拆解的直观故障,减少无效操作,具体步骤:- 2.1 追溯停机前兆:询问停机时的操作人员,确认是否有前兆(如“停机前有‘咔咔’卡阻声”“电机外壳发烫”“链条跑偏严重”),初步判断故障类型(机械卡阻/电气过载/人为误触)。- 2.2 外观直观检查:- 检查机槽:打开机槽盖板,查看是否有大块异物(如石头、金属块、木棍)卡阻刮板,是否有物料堆积导致“堵料过载”;- 检查链条与刮板:沿机身逐节查看,是否有链条断裂(接头开口销脱落、链节变形)、刮板弯曲/脱落,重点检查机头机尾链轮处的链条啮合情况;- 检查防护与连接:查看防护罩是否松动移位(是否刮擦链条)、机身螺栓是否脱落导致机身倾斜(引发跑偏)。- 2.3 排除人为误触:检查急停按钮、跑偏传感器是否被误碰触发(按下急停后需顺时针旋转复位,跑偏传感器需手动归位),若归位后保护装置无异常,大概率为误触。### 3. 分类深查:聚焦机械与电气核心故障若直观排查未发现问题,需按“机械系统→电气系统”的顺序深入检查,两类故障的具体排查步骤如下:#### 3.1 机械系统故障排查(占比80%以上,重点查传动与输送部件)- 3.1.1 链条与刮板系统:- 检查链条张紧度:空载状态下,机头与机尾之间的链条下垂量应≤50mm,若下垂过多(说明张紧力不足),需检查张紧装置(如液压张紧缸是否漏油、丝杠是否卡死);- 检查链轮与轴承:打开机头机尾防护罩,转动链轮,感受是否有卡滞、异响,检查链轮齿是否磨损(齿顶磨损量超过原尺寸1/3需更换),轴承是否漏油、发热(用手触摸轴承座,温度不超过70℃为正常);- 检查刮板连接:确认刮板与链条的连接螺栓是否松动、脱落,刮板是否与机槽侧壁摩擦(若有摩擦痕迹,说明机身跑偏或刮板变形)。- 3.1.2 机槽与机身结构:- 检查机槽底板:查看是否有变形、破损(尤其是物料冲击部位),是否有物料粘结导致刮板运行阻力增大;- 检查机身倾角与支撑:确认机身支撑腿是否稳固,倾角是否超过设计值(通常≤25°),若倾角过大,可能导致物料下滑堆积,引发过载。#### 3.2 电气系统故障排查(需持证电工操作,禁止带电检查)- 3.2.1 电机与传动部件:- 检查电机状态:查看电机外壳是否有烧焦痕迹、异味,用万用表测量电机绕组绝缘电阻(≥0.5MΩ为正常,低于则说明绕组受潮或短路);- 检查减速器:查看减速器油位是否正常(油位应在油标1/2-2/3处),是否有漏油,手动转动输入轴,感受是否有卡滞(若卡滞,可能是齿轮磨损或轴承损坏)。- 3.2.2 保护装置与线路:- 检查保护装置:测试急停按钮、过载保护器、跑偏传感器是否能正常触发(按下急停后,电机应无供电;模拟跑偏时,传感器应输出停机信号);- 检查电气线路:查看接线盒、电缆是否有破损、短路(尤其是机头机尾振动大的部位),接地线路是否牢固,用万用表测量接地电阻(≤4Ω为正常)。### 4. 故障定位与记录:明确修复方向排查完成后,需精准定位故障点并记录,避免后续修复遗漏:- 4.1 明确故障类型与位置:例如“机头处第5节链条断节”“电机绕组绝缘电阻0.2MΩ(短路)”“机槽内有300mm×200mm石头卡阻刮板”,需标注具体位置(如“机头向机尾方向3米处”);- 4.2 记录排查过程:填写《故障排查记录表》,注明排查时间、排查人员、使用工具(如万用表、扳手)、关键数据(如电机温度、绝缘电阻值),为后续修复和故障分析提供依据。### 5. 修复后初步验证:避免二次故障故障修复后(如更换链条、清理异物、修复电机),需先做初步验证,再恢复运行:- 5.1 手动盘车测试:手动转动机头链轮2-3圈,确认刮板运行顺畅,无卡阻、异响,链条与链轮啮合正常;- 5.2 保护装置测试:再次测试急停、过载、跑偏保护,确保触发后能立即停机;- 5.3 空载试运转:合上总电源,空载启动输送机,运行5-10分钟,观察电机温度(不超过60℃)、机身是否跑偏、链条运行状态,确认无异常后,再开启给料机带料运行。为帮你更高效地执行排查,我可以整理一份**刮板输送机故障排查分类检查表**,按“机械类(链条/链轮/刮板)”“电气类(电机/保护装置/线路)”分类,列出每类故障的检查部位、检查方法(如“链条:逐节查接头开口销”)、判断标准(如“绝缘电阻≥0.5MΩ”),方便现场人员逐项核对,需要吗?


